人格結構(structure of personality)



佛洛依德將人的心理形容為一座「冰山」(iceberg),認為「意識」只是冰山一角,之下還有「前意識」和「潛意識」,當中以後者最能影響我們的行為。

1. 意識(conscious)
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個體(individual)同外界接觸所產生的一縱即逝的感覺。比方說,明天是大考的日子,而你正在「臨急抱佛腳」的挑燈夜讀,這一刻,你的意識可能包括焦急、無助、後悔、恐懼、疲累等等。

2. 前意識(preconscious)
指能夠轉化為意識的記憶。比方說,我平時不會記得我的生日,但當有人問我時,我便會立刻記起來。

3. 潛意識(subconscious)
指被壓抑的慾望、本能衝動及不快經歷等。比方說,一個怕老婆的男人,表面上可能會對她千依百順,但潛意識卻希望她「早日歸西」。

佛洛依德其後修正了上述的分法,提出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構成的人格結構理論。

所謂本我(id),是指人格結構最原始的部分,其中蘊藏著人性中最接近獸性的一些本能衝動,主要分為兩部分,即「生之本能」(life instinct)及「死之本能」(death instinct),前者包括飢、渴、性;後者包括攻擊及破壞。本我按照「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行事,急切地找尋發洩口,一味追求滿足。比方說,嬰兒感到飢餓時,會立刻要求餵奶,絕不考慮母親有無困難。

所謂自我(ego),是指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中介和防衛職能的「仲裁者」。自我按照「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去監督本我,予以適當的滿足。比方說,當「人有三急」時,本我會要求「就地解決」,但自我認為此舉不當,因為被人發現要罰款一千五百大元,不化算,於是採取「拖字訣」,直至找到公廁為止。

所謂超我(superego),是指人格中最具道德的部分,由良心(conscience)及自我理想(ego-ideal)組成,前者要求思想言行符合自己的理想標準,後者要求自己免於犯錯。超我按照「至善原則」(perfect principle)去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從而達致「人上人」的境界。比方說,政府修例,隨處便溺不用罰款。當「人有三急」時,本我會要求「就地解決」,自我則「隻眼開隻眼閉」,但超我認為此舉有欠公德,堅決反對。

自我防衛機制(self defense mechanism)



佛洛依德認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若能保持平衡,就會實現人格的正常發展,否則,就會產生焦慮(anxiety),長此下去,就有可能導致神經症。若要避免這個情況發生,自我防衛機制便要發揮作用,把焦慮減輕,甚或消除,方法有很多種,擇其大者如下:

1. 壓抑(repression)
把不為意識接受的慾望、衝動、情感、記憶、經歷等壓抑到潛意識裡。比方說,一個少女被人強姦後,因為刺激過度而「忘記」了之前發生過什麼事。她之所以會「失憶」,不是因為腦部受了什麼震盪,而是她不願意面對那次慘痛的經歷,於是將與之相關的記憶壓進潛意識裡,藉此尋求解脫。當然,在一般情況下,壓抑機制並不如佛洛依德所說的那麼「神奇」,很多時只能化解其中一部分的焦慮,其餘的則無能為力。

2. 否認(denial)
對導致焦慮的壓力源予以否認。早前,南亞海嘯導致超過二十萬人死亡。不少遇難者家屬一時間難以接受,於是選擇逃避現實,例如飯桌上仍放了遇難親人的碗筷,家庭陳設依舊,一切就如往日,只因他們不願相信家人會突然離去。(註1)

3. 投射(projection)
把自己不好的思想言行投射到別人身上,簡言之就是「己所不欲,施之予人」,又或「惡人先告狀」。

4.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為自己不好的思想言行尋找合理的解釋。比方說,一個零分會考生為免尷尬,可能會賴老師教導無方、補習社「貼題」唔準、改卷員有眼無珠等等。

5. 認同(identification)
經由攀附另一個人或另一個機來增加自我價值。比方說,不少暴發戶喜歡透過出席各類型的文化活動,以擺脫其「下里巴人」的形象。

6.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指在行為上的表現恰與其內心隱藏的慾念相反。比方說,一個情豆初開的女孩子想向她的暗戀對象表白,但又怕被拒絕,更怕被別人講閒話,於是對他十分冷淡,藉此避嫌。

7. 轉移(replacement)
當某種需要無法直接獲得滿足時,轉移對象以間接方式尋找滿足。比方說,一個經常受老闆氣的人,可能會把憤怒發洩在他年幼的孩子身上。

8. 昇華(sublimation)
把受挫的慾望或衝動加以改頭換面,以一種能被社會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藝術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作品都屬於這一類,以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的《悲愴交響曲》為例。學者崔光宙指出柴可夫斯基的感情生活屢遭錯折,情感無處宣洩,遂創作《悲愴交響曲》,作為其悲劇一生的總結。 (註2)

佛洛依德認為自我防衛機制有兩個主要特徵:

1. 自欺欺人;
2. 潛意識的過程。



*本文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