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圖書館唸書,連帶著也看了一堆雜誌
大概就是皇冠,商業週刊,圖書館裡存的畢竟不多,一直往舊雜誌翻
看了機器女孩與大象男孩,以及130公分的巨人
主要是在一個主題:身心障礙者,主旨是幫助他們,給他們機會
一個嬰兒的形成其實是很繁複的,在媽媽肚子裡長出來的孩子,
不一定每一個都很完整,少了什麼多了什麼,都是很有可能的事
羅惠夫基金會的解釋是:因為上帝造人的黏土少了一塊,
所以他們代替我們成受了那,1/4缺陷的機率
最近好像滿常看到這類缺陷或著苦病的消息,從一公升的眼淚,
到最近的新聞,瓊瑤的菟絲花,然後到商業週刊的專訪,好像最近比較常遇到
其實我也覺得是機率的問題,今天不是他們,就是我們;
這個機率是不論時空或著狀況排列的,沒什麼宿命可言
可是東方社會有一個觀點很奇怪:要是這個人今天生了病痛或著有殘缺,
就是上輩子做了壞事,今世來還債,十足十的人生而罪過
而西方的觀點也是有七大原罪,只是他們有耶穌替他們贖了罪;
然後呢上帝說:你們之中若有最弱小的,你待他就有如待我一樣
我覺得呢,在罪過的前提下人只會越來越黑暗,因為沒有希望;
被拯救了就不一樣,那種感覺是...有點不好意思,但是心上沒有那麼負擔,自由光明,盡量善良
雜誌也報導出,荷蘭的社會福利制度
荷蘭課稅課的重,但是在弱勢者的照顧上,書上說說一切都準備好了
醫療啊照顧呀教育呀成人啊,生長一直到就業老故,都準備好了
所以他們那裡的家庭領養缺陷小孩時,問了自己四個問題:
這個小孩留在台灣會怎樣?
我們願意好好照顧這個孩子嗎?是
我們有足夠的人際網路嗎?有
我們生活在機能充足的地區嗎?是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說yes?
我覺得這四個問題對台灣人來講是很殘酷的,
因為我看到的時候,心裡就很難過,是那種無奈的難過
商業週刊呢前幾期寫了個長春藤聯盟的聖誕派對,
人物一個比一個大,簡單來講就是一個盛大
為什麼我突然想到以前的佃農制度呢?
居住在一格一格公寓裡頭的佃農,怎麼會能夠問出那四個問題
所以呀...我覺得看完之後說感想也沒什麼感想,
甚至不敢問自己如果是我,會做什麼?
只能夠說有一股難受吧,好多雜誌都在教人如何上進,怎麼賺錢
商業週刊這幾期的連續--崛起的國家,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家庭主夫,也是一連串的教育了
編輯呢,編輯總是有自己在想的東西,真是一片苦心
有水準的寫稿人能夠讓人看得很舒服,至少我就看得很舒服
忘記是哪個前期的家庭主夫,不錯看的
我想每個人終究是一個人,而不是生來就是男的女的爸爸媽媽姊姊弟弟,所以為人想太多,也不好
所以呀...癡情的人就讓他去癡情吧,因為說什麼也沒有用
那是他的任性,他的決定
我覺得沒有必要為了他,而針對我的朋友講出不好的話,
那是沒有必要的事情,朋友跟學長,站在基底想,其實是願打願埃的事情
實在是沒必要一起看熱鬧下去,畢竟那不是一個圈子的事情
這就是,我今天早上遇到某人的感想(笑)
在什麼地方就站什麼圈子就好,多跨個圈,人家那自己圈起來,
實在是很不歡迎你給站了進去,所以還是別了
人的事情都是自己找出來的呀,我也是
絳 上午 10:41 2006/4/23
- Apr 23 Sun 2006 10:41
圖書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