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三民)-記憶與遺忘



*學習曲線

負加速:先快後慢
1.初學時興趣強、動機大
2.材料比較簡單
3.已有類似經驗

正加速:先慢後快
1.初學動機不強
2.所學教難
3.habit interference
4.學習方法尚未熟戀

難:正->負->停止
易:負->正->停止

停止的高原現象,練習繼續進行,稍後會再進步。

*保留曲線(retention curve)
reminiscence phenomenon(習後記憶陡增現象)
在學習後記憶反而增加的情況,在動物性技能學習上發生的機率大過語言學習。

*遺忘

1.日間所學習的比較容易遺忘,夜間學習後馬上入睡,所學習的不容易遺忘。
2.睡眠2-8小時間是不會遺忘的。

*抑制現象

新舊學習會互相干擾、抑制就會產生。
(在此的新舊是指在學習順序上,先學習的稱為舊、後學習的稱為新)

順攝現象(proactive inhibition):新的學習影響舊的
倒攝現象(retroative inhibition):舊的學習影響新的

1.材料相似越大,新的學習影響越大。
2.熟練高的學習會抑制熟練較低的
3.份量大的學習會抑制份量較小的
4.將新的學習插入舊的學習之中,插在中間抑制現象較小,插入兩端抑制現象較高。

解釋抑制現象,有兩個理論:

Persereraton theory 持續論

練習停止後,因練習而引起的神經活動仍在持續進行。這種持續性的神經活動歷程,有助於學習後記憶的凝固作用(Consolidation)。若學習後從事其他學習活動,有礙於此種凝固作用的進行。

Competition of response theory 反應競爭論

對新學習中的新刺激需要新的反應,假若這個新刺激與舊學習中的舊刺激相似,則當新刺激出現時,舊反應與新反應有競相出現的傾向。兩個反應同時出現,就難免彼此干擾而影響其正確性。

*影響記憶的因素

1.材料的長度-長的難度較高,但也較不易遺忘,這是由於過度學習的關係。
2.材料的難度-適中為佳
3.排列位置-頭尾易記、中間易忘
4.意義性(Meaning falness)-以英文單字來講,容易記住與遺忘的順序分別是1.相關聯 2.孤立 3.無意義

*練習的方式也有差別:

分散練習vs.集中練習

分散練習(中間有休息)在某種程度上優於集中練習(衝啊衝到底),休息時間越長者、學習效果也比較好,休息時間的長短應如何安排,需視學習材料的性質而定。

至於分散練習為什麼優於集中練習,有三種不同的理論:

inhibition theory 抑制論:

個體反應後,常因反應而產生一種反應性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作用,類似疲勞現象,連續反應越多所產生的抑制量也就越大,最後可能產生停止反應的現象。分散練習的優點在於,休息可使此現象削弱。

differential forgetting theory 差別遺忘論:

個體在學習歷程中,會學到錯到也會學到對的,正確反映經由重複練習及增強作用而逐漸加強,錯誤反應則逐漸減弱。若練習停止,正確與錯誤反應都會產生遺忘。

此理論認為錯誤反應重複練習的次數較少,遺忘得比較快;正確反應較多、遺忘比較慢。而分散練習給個體較多遺忘的機會,使學來的錯誤反應可以隨時淘汰。

(note:那是代表說,分散練習必須感到錯誤少於正確才能停止?可是學習初段很難說誰少誰多...漏洞!?)

perseveration theory 持續論:

此說法假定學習時在神經觸處需經過一段時間始能產生聯絡的效果,分散練習提供的凝固機會較多。

總之,
集中練習適合:材料較容易、興趣較濃厚、動機較強
分散練習適合:材料較困難、興趣較低落、學習過程容易產生疲勞


整體法vs.部份法

整體法部份法
有意義、有組織、前後連貫
(ex:詩歌、散文) 
無意義、無組織
(ex:單字、名詞)
智力較高、對所學較有經驗智力較低、對所學較無經驗、
沒有興趣
學習之初  整體法所學中的困難處
分散練習法時 


*過度學習(over-learning)

在學習較困難的材料時,通常會有重複背誦、學習的情況發生。

->degree of learning
=學習歷程中,正確反應所能達到的地步,over-learning可以使之提高、且有其必要,但over-learning的效果是有限的。

*20歲左右才是學習的真正黃金年代

*動機與學習具有密切關係。就人類學習而言,對其動機的控制,當不限於原始性的,而且常利用其社會性動機並予以控制之。獎勵與懲罰兩者,就是控制人類社會性動機的常用方法。而獎勵效果優於懲罰。

*如果學習者將自己投入學習情境,從學習活動中獲得的成就及可引發並維持其學習的動機。

未完成工作不容易遺忘(對於沒有做完的部份念念不忘)的現象,是因為由工作中產生的動機沒有滿足所致。

*動機未滿足-1.動作持續 2.不易遺忘

*情緒穩定-1.成績較優 2.緊迫時能顯出進步

*(transfer of learning)學習遷移 or (transfer of training) 訓練遷移

舊學習的成果有助於新學習:positive transfer(正向遷移)
舊學習得效果阻礙新學習:negative transfer(負向遷移)

-運動(桌球、游泳):
bilateral transfer 對邊遷移,也稱為交叉訓練(cross education)。

屬於運動性技能學習的ㄧ種遷移現象,個體身體的某ㄧ部份,經過練習之後,將有助於其他部分的同類學習。

技能(繪畫、編織)mediated transfer 轉介遷移

個體對某ㄧ刺激學得固定反應之後,經此學得的反應為媒介或線索,而對同類刺激夠成新的反應。

ex:學會素描技巧後,學習油畫容易產生出新的靈感。

學習的技巧:

skill of learning set 學習定向,指個體通過多次同類學習之後,從經驗中獲得一種如何學習的技巧。這種技巧非僅從前一種學習遷移而來,而是通過多次學習經驗的綜合。

*學習遷移的理論如下:

-相同元素-同元素論

舊學習之所以會對新學習有遷移效果,是因為兩種學習情境中有相同的元素。相同元素越多,遷移份量越大。

-原則共用-共原理論

當學習者面臨一新的學習環境時,學習遷移的可能,不在於新舊學習間有相當元素,而在於由舊學習中學得的原則能否應用而致。

此理論的應用有一個先決條件:學習者在舊學習中必需學到原則並了解原則,才能對新學習產生遷移作用。原則的了解與學得,又與學習材料的性質、學習方法,及學習者個人的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刺激反應間變化的分析-

1.刺激反應均不變=重複學習,根本就是100%的遷移
2.刺激反應均變=兩個不同的東西,不會有學習遷移的問題。

3.刺激變而反應不變-正向

在新學習的情境中,刺激雖有改變,而所需要的反應仍保持與舊學習者相同時,學習遷移的效果是正向的。又遷移程度的大小,視新舊刺激的相似程度而定。

ex:用翻譯法學習英文的時候,同意異字的單字比較容易學習。

4.刺激不變而反應變-負向

在一新的學習情境中,刺激仍舊,但須個體做不同反應時,學習遷移的效果是負向的。

ex:學會辨別紅綠燈的我們,現在紅綠燈意義倒換,綠燈就算代表停止還是很容易衝出去。這種情況稱之為(habit interference)習慣干涉EX:學會train火車之後,再學train訓練的時候容易混淆。

*(持續論+差別競爭論?)

舊學習對新學習阻礙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舊學習中刺激與反應間已經建立了牢固的關係,當新學習情境中同樣的刺激出現時,原有的舊反應自然有爭先出現的傾向。

又因為新學習中的新反應力量較弱,因此就很容易被舊反應所抑制。


*全現心象(eidetic imagery)

對於看到的東西可以完全記得的能力,叫做全現心象(eidetic imagery);這種能力兒童多半擁有,但成年之後幾乎全部都會消失,保有此種能力的成年人極為少見。

(Ps.這種能力我小時候也有,看過一篇課文可以完全記得,哈哈全部用在文學上了XD
筆記是我看完書自己做的,所以沒有書本詳細,想知道詳細的請去拜咕狗或看書本: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