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疾病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 張育霖醫師

定義

食道下端穿過橫隔膜與胃交接的下食道括約肌產生鬆弛或不正常的打開,造成胃的內容物逆流至食道並產生症狀或食道損傷。

發生率

男性約為女性的2-3倍。
在美國約有40%的人每月發生一次以上約7%每天發生。

其中約有7%患者合併有糜爛性食道炎。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在台灣約有一到四成的人有相關症狀。

症狀

常見的是心口灼熱感、上腹部心窩處疼痛、胸骨後疼痛和嘔出酸水或膽汁。

其他如慢性咽喉炎、咽喉疼痛、聲音沙啞、慢性咳嗽等。

成年非過敏性氣喘及牙齦發炎等也可能與此疾病有關。

症狀常發生在飯後、腹部壓力增加(如彎腰、搬重物等),或平躺時(常發生在半夜)。

有時吞口水或喝水可稍微減輕症狀服用一般的胃藥(如胃乳片等制酸劑)也可以
有效的減輕症狀。

當有這些典型症狀時,要懷疑可能得了胃食道逆流疾病。

胃食道逆流疾病的原因

通常是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或不正常打開、食道蠕動不良、胃中壓力太大。

有一部份人則是因為食道的橫膈裂疝(胃的一部份跑到橫膈膜以上的空腔中)所引起。

有些疾病及藥物也會引起或加重此病,如懷孕造成腹壓增加、神經肌肉疾病影響下食道括約肌,藥物方面如硝酸甘油、鈣離子阻斷劑等

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發展

剛開始症狀並不厲害,且常斷斷續續好幾年,所以大部分的人多會忽略它的嚴重性。

事實上它的併發症不少,如食道潰瘍、出血、狹窄、細胞變性(巴瑞特氏食道)及腺癌等。

所以若症狀出現,應該及早接受檢查和治療。

診斷

上消化道鋇劑攝影、核子醫學閃爍攝影、內視鏡及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檢查。其中以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及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檢查較準確。

胃鏡檢查可以瞭解食道和胃中是否有異常,有無食道炎及其嚴重度以及有無併發症。必要時可做切片供病理檢查。

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檢查則可以瞭解症狀是否與胃酸逆流有關,這檢查對於食道炎不明顯的患者特別有用。

另外,若懷疑有食道蠕動不正常或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時,可考慮做食道壓力檢測及蠕動功能檢查。

治療

第一階段 改變生活形態

睡覺時床頭抬高約10到15公分(不光是墊高枕頭)
戒菸戒酒
避免太油膩的食物及暴飲暴食
避免吃宵夜
體重太重者要減肥
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茶葉、可樂
盡量避免柑橘類(如橘子、柳丁)及蕃茄

避免會加重症狀的藥物如硝酸甘油、鈣離子阻斷劑等。

有些症狀輕微的人,改變這些生活習慣後,就可以使症狀消失或減輕。

第二階段 藥物治療

制酸劑(一般的胃乳或胃乳片)
組織胺拮抗劑(Histamine 2 receptor antagonist)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胃腸蠕動促進劑

第三階段 手術治療

若不願意長期服藥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大多採用腹腔鏡方式進行,傷口小,復原快。


===================

唔嗯,那整個食物出來的應該是?
總之好像不是這個的樣子,總之採用這個第一階段的治療法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s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